立平 - 中文

网上教参资料库 LESSON RESOURCES

四、跳水

教学资源


备课指南

这是七年第一元第七周,我们学习《跳水》。

以下是上课步骤,请老师备课时参考。

一、复习与测验

这一周的测验在黄色练习本的第9页,测验内容是课本第26页常用词的第二部分。听写之前,给同学们5分钟的时间复习,一是让同学们安静下来,而是等等那些可能迟到的同学。

这一组的字词是人的情感和感觉,建议老师听写的时候把课本上的词汇顺序打乱,简单常见的词汇先听写,让同学们比较有自信。

二、新课课文引入

这篇课文的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给我们讲了一个十分惊险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一艘轮船上,船长的儿子为了取回被猴子挂在桅杆顶端的帽子而爬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上,他在横木上无论怎么做都有生命危险。在这紧急的时刻,船长果断地掏出枪,逼着孩子跳到水里,救了孩子。

老师首先把课文有声有色地朗读一遍,边读边请同学们注意故事中各个人物之间的联系,注意故事是怎样一步一步从风平浪静发展到惊心动魄的。这个故事是沿着事件发生的时间线来写的,请同学们注意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哪件事导致哪件事发生,随后又导致哪件事发生,等等。

朗读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解释那些同学们不常见或可能不太理解的词汇,下一周的作文教学内容是请同学们分工合作创作小小说,所以还要提醒同学们注意这篇故事是怎样布局的。

题目《跳水》,可不是奥林匹克比赛上的跳水,读完了故事,同学们就会知道这个“跳水”救了孩子的命。

第一段: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人群和猴子首先出场)和第一个事件:猴子放肆地在人群中穿来穿去。故事就是由这只猴子开始的。

第二段:猴子摘下了船长儿子的帽子,爬到了桅杆上,故意逗孩子生气,其他人也跟着笑。这是第二个事件,船长的儿子进入了故事。

第三段:孩子被人们笑得难为情了,就开始爬上桅杆追猴子。可是猴子不断地往上爬,孩子也就跟着往上。故事现在聚焦在孩子和猴子之间,情形变得越来越危险。

第四段:猴子把帽子放在桅杆的顶端,故事的高潮就要到了,故事情节也越来越紧张了。

第五段:故事继续发展,当人们看到孩子走上最高的横木时,从“笑”变成了“吓呆了”,这个转变是由孩子引起的,故事在这里气氛变了。

第六段:对危险情形的描述,紧张的气氛到了极点,大家都默不作声。如果是电影的话,相信现在是静谧无声的。

第七段:一声大叫打破了沉默,孩子突然明白了他的处境。同学们,如果你是这个孩子,现在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作为读者,你们是不是也很想把这个故事读下去?

第八段:孩子的父亲——船长出场了。他出来不是因为儿子,而是拿着枪准备打海鸥的,一出来就看到儿子的生命危在旦夕。在这个紧要关头,如果你是孩子的爸爸,你会做什么?船长为什么要对着孩子开枪?你们觉得船长做得对吗?如果你是那个孩子,你会不会往海里跳?

第九段:孩子得救了,故事结束了,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请同学们说说这个故事写得紧不紧张?

三、词汇学习

词汇认读应是本课词汇教学的重点,因为大部分词汇都是常用词,对其意思的理解并不难。跟船有关的几个词:甲板、桅杆、横木、船舱等,老师可以借助课本上的那张图片,或者另找一张大船的图片,对照图片,同学们很容易就明白了。

老师应根据课时安排,尽量让班上的同学反复认读,把不认识的生字词减到最少,最好是零。

 四、课文朗读

这个故事的朗读着重在情节的发展上,朗读时的语气要逐渐营造出紧张的气氛,仅有的几句对话,就像画龙点睛一样,在关键时刻跳出来,推着故事往前走。所以,朗读时,这几句话要跳出来。故事的最后一句,要回到故事开始时的语气。

课文朗读的形式可以多样化:

1:同学们已经是七年级了,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所以在朗读前,可以先请同学们默读,静静地体会故事;

2:请同学们朗读,不需要全班同学整齐地读,是自己大声读给自己听。同学们朗读的时候,老师要巡视课堂,注意聆听每一个同学的朗读声;

3:把同学们按不同的分法分成组,一组读一个自然段;

4:老师把课文分成一节一节的,可以以句号为界分,也可以以自然段为界分,请同学们一个一个以接龙的方式读。这种方式,可以让同学们集中注意力,不然就接不上了;

五、语法和写作

这节课复习结构助词:的、地、得。

“的、地、得”是汉语里使用频率最高的三个结构助词,出错率也是很高的。为什么呢?主要原因是由于这三个字的读音相同,在做助词的时候都读轻声“de”,但是在书面上却是完全不同的。要正确运用这三个结构助词,避免张冠李戴,就必须明白“的、地、得”的语法功能及其用法。

结构助词“的”“地”“得”的用法:

1:“的”表示在它前面的词或词组是修饰或限制后面的名词的,比如:美丽的公鸡,我家的院子等等;“的”还可以附在词或词组的后边,组成“的”词组(的phrase),相当于名词,比如:小花鹿的身体是橘黄的,里面的是我的;另外,“的”还可以用作动态助词,表示动作的完成,这样的词组也是形容词词组,修饰它后面的名词。比如:我爱吃妈妈做的饭。

2:“地”表示在它前面的词或词组是修饰后面的动词或形容词的,相当于英文里的副词后缀~ly;说明主语的动作是怎样做的。例如:姐姐唱歌。姐姐是怎么唱歌的呢?姐姐大声地唱歌,姐姐小声地唱歌,姐姐又蹦又跳地唱歌;

3:“得”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表示它后边的词或词组是补充说明前面的动词/形容词的。例如:小花鹿高兴。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那么“小花鹿”高兴到什么程度了呢?加上补语:小花鹿高兴得(眯起眼睛笑了)

六、常用词复习

这一周同学们复习课本第36页常用词的第一部分。字词的认读不难,老师视班级学生的中文程度决定是否要解释每一个词汇的意思及用法。提醒同学们下周这部分词汇要听写。

七、作业

本周练习答案在网上的教学资源里,供老师批改作业时参考。

这一周的作业在蓝色练习本第7页上,老师要讲评一下上一次的写感想的作业。老师可以选出做得好的作业读给同学们听,并解释为什么这一篇写得好,请同学们运用到这一周的作业里。

1:抄写课文第六小节,并提醒同学们背下来,下一周要默写。有家长和同学常常会质疑,为什么要默写?因为除了增加语感外,还是一个brain exercise;

2:填空:这道题非常简单,只要认真照着课文就能做好。这道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家里再次认真阅读课文;

3:这道题已经搬到网上了,老师如果开设了网上教室而且学生都进入了,密码就不需要了;

4:语法练习:的、地、得”填空。请同学们认真仔细地做这道题;

5:这是阅读理解题,要求同学们阅读《父母心》后,写下一、两点感想,要求具体、有说服力

这是这个单元最后一篇读后感了,请之前做得好的同学继续保持,做得不够好的同学珍惜这最后一次机会做好。

同一篇故事,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被感动的情节也不一样。怎样让读者相信你的感想呢?也就是怎样让你的感想有说服力呢?

首先要认真阅读,把文章里触动你的地方划下来认真体会,然后再开始写。写的时候,用一、两句话把感想表达出来后,再用阅读文章里的故事情节来说明,让读者明白这个感想是有根有据的,从而相信了,也就是被说服了。

要求写一、两点感想:可以详写一点,略写另一点。

请同学们用开门见山的方式写感想。

八、打字练习(20分钟)

在学生做打字练习的时候,老师要巡视课堂,随时帮助有需要的同学。

这个练习,强烈建议老师放在下课前20分钟做,并且一定要严格规定,在这20分钟以外的时间绝对不能在课堂上使用电脑。学生上课的时候手上一旦有了电脑,那么这个学生在电脑上做什么老师完全控制不了,不但学生自己的注意力会大受影响,而且会影响到没有“玩”电脑的学生。

九、与家长的沟通

这是七年级第一单元的第七周,根据以前的作业情况,老师决定是否还要详细地给家长解释这一周的每一项作业。不过,课外阅读作业是要提醒的,虽然现在不再要求家长听孩子阅读并签字了,但是可能的话,还是请孩子读给家长听,请家长和孩子一起讨论读后的感想和心得。


...... ......
Please log in as a teacher to see more:
or
Create Teacher Account



同行分享

Log In as a teacher to see this content.
or
Create Teacher Account